自中国队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的乒乓球项目优势太大了,90年代-2000年前后,全世界排名前20的乒乓球运动员几乎都是中国人,尤其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在邓亚萍和乔红那个时代,印象中国际排名前20曾经只有一个华裔不是中国公民。
这种情况下,我国自然能包揽七块金牌,但是却非常不利于兵乓球运动发展,因为这种比赛无法吸引国际观众,也难以吸收国外运动员进入,在很多国家该项目都已经后继无人了。
国际奥委会曾经认真考虑或讨论过是否应该在奥运比赛中剔除或暂停该项目,后来虽然没有剔除,但是做了很多重大改动,国际乒联将七块金牌改为四块、五块,有些规则更不利于中国队(以便增加竞争性),有段时间甚至希望女运动员着装更暴露以便吸引观众。
在奥运项目不断缩减的大环境下,一个缺少观众、缺乏广泛性、竞争性和观赏性的项目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假如某一天乒乓球真的只有中国人玩了,那真有可能被剔除奥运项目,大家只好在全运会上自己玩了。
所以中国开始向外输出教练员和运动员,希望推广和加深这项运动,同时也让这个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获得几块金牌。这是完全不同的格局。
这也是中国输出教练员和运动员最主要的考虑。
渐渐地,中国开始不断向外输出别的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比如跳水、羽毛球等等,甚至郎平都一度输出去了。当然也不乏引进来,中国男足教练就不说了,以前项目也不说,就说这回东京奥运,孙一文获得女子击剑冠军,教练就是法国人,孙一文夺冠后,法国教练照样拿着五星红旗在欢呼。
此外,对很多国内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也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在强手如林的中国没法出头,加入外国国籍后,反而可能有所斩获。
经过北京奥运会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种大气,更享受体育运动本身或者竞赛激烈性。我们在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上,都不特别关注金牌榜,不仅为金牌获得者欢呼,也为我国获得银牌、铜牌,或者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努力过的运动员欢呼,不仅为中国运动员欢呼,也为外国运动员的精彩欢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展开全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