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笔记(一)栾晨和他的西班牙竞技青训学院

之前有个想法,把跟青训有关的采访报道都集中起来,然后看看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种青训模式。这想法很粗浅,但也可以尝试做一做。就从最近采访过的一种模式开始整理起。主要做资料收集之用,也供读者参考,内容不一定精细。

青训模式笔记(一)

深圳西班牙竞技青训学院的孩子们。

一月份中国杯的时候,深圳一位西班牙语翻译,临时受聘于前来参赛的智利国家队,当他在南宁的训练场上看到连续两届美洲杯冠军的日常训练时,他有些吃惊,怎么跟自家的训练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练的尽是些孩子练的东西?

这位翻译在深圳供职的是一家名叫深圳西班牙竞技青训学院的机构。这名字听起来直接了当,注解都是多余。俱乐部的创建人叫栾晨,在他看来,智利国家队的球员正在练“小儿科”的东西,倒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反而认为正该如此,才说明自己正从事工作的价值。

他说的工作是他亲手搭建的青训模式——小规模的引进来,更小规模地走出去。

这位前北京国安梯队出身然后在新加坡联赛“混迹”了几年的足球人,一年半之前在深圳创建起这家青训俱乐部,直接从西班牙把两位拥有欧足联顶级教练证书的青训教练请到了深圳。 在他开办业余训练营里,三位西班牙教练直接指导孩子们训练,请注意,是直接指导——

每周有三天的课余时间,几十个小学生会在俱乐部临时租来的场地上接受原汁原味的西班牙足球培训。如果说培训太正经,你说这是娱乐也行,那大概比练钢琴快乐多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出色的几个孩子,被西班牙教练筛选出来后,可以送去西班牙俱乐部梯队试训,如果你有天赋,你有留下来的机会。

中国无数种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青训模式里,这种模式能有多么与众不同?他拼得过那些大资本家勾画的青训蓝图?大概拼不过。可是在未见成效之前,似乎所有青训模式都是一样的,这太公平了。

青训不是都要依赖于政府、体育局或者大手一挥侃侃而谈的老板。这个小平台和渠道的搭建,最初源于一位深圳小学体育老师。

“我小时候的队友,深圳布心小学的体育老师,也是足球教练,他已经连续几年在罗湖区总能拿很棒的名次,但在市里到不了尖儿上,他很困扰,想学习。2014年初的时候,他借助我关系,给他送到维尔瓦竞技去学习,他刚去了半个月,就说自己脑袋快炸了。”栾晨如此描述。有一种求知若渴的画面感。

“他带了一个80G的摄像机录满了,然后把笔记本也写满了,他说他承受不下去了,但每天的训练内容还在变化。他以前觉得教案很重要,但他发现直接把内容照搬过来的话,永远学不完,他的体系是怎么搭建的,你根本不明白。所以他跟我说,能不能把别人请进来。”

然后栾晨开始干这个事,他用自己在西班牙的关系,把西班牙高级别教练请进来。

深圳是中国青训基础最好的城市之一。只举一个例子,曾今在深足效力的日本球员乐山孝志,退役后留在了深圳,自己开班做青少年培训,已经坚持五年了,还不想走,而且越做越起劲。可见这里高素质的家长看得懂足球对少年教育的价值。

“我说要真想干,干专业性最强的,要不然别干。”这是栾晨自己给自己较劲了。他在2015年开始筹划这个事,开始不敢直接开班,就办夏令营试试水,收了几十个学生,然后就顺其自然了。“一年半之后,深圳那些有影响力的杯赛,比如铁狼杯什么的。我的球队最差是个第三名,冠军拿了很多。”似乎效果还不错。

他的U13梯队拿到了2016东莞麻涌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冠军。

他们还拿到了铁狼杯的冠军。

不得不说,去西班牙试训的机会,是有些孩子和家长在乎的。它可以是宣传的噱头,因为它确实是宝贵的渠道。

“这几个教练在掌控每个年龄段球队的时候,针对每个球员都有详细的数据报告,半年做一次详尽的统计,他们很清楚,哪个球员可以去西班牙是试一试,他们清楚得很。”栾晨说。

针对每个学员,教练手里都有详细的训练及比赛数据记录。

平时训练的内容跟西班牙一模一样,所以语言不通没关系,内容上一看,是他练过的,试训的时候他心里有底。这是可以预料的无缝对接的效果。所以为什么要把西班牙教练直接请过来。

其实早在2015年,栾晨已经偷偷把两个孩子送到西班牙试训,其中就有上图中的乔乔。当时乔乔被巴列卡诺2005年龄段梯队选中了,这支梯队是2015年马德里大区的冠军球队。栾晨当时有些谨慎,没有声张这个事,但他看到了中国小孩进入西班牙足球体系的可能性。

一个月前,栾晨带5个孩子去马德里,回来的之后,他收到了巴列卡诺和赫塔菲的官方文件,有2个球员通过了试训,可以去报到。那几位西班牙教练知道巴列卡诺的风格,也知道赫塔菲的风格,所以可以较为精准地把不同风格的球员推送到更合适的俱乐部。

然而去不去,是家长决定的事,他不参合。“我只提供平台和渠道,这事我得慎重啊,都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的未来谁又能知道,谁又能保证呢。”

14岁的庄煜在试训后被赫塔菲选中了。

14岁的吕洋也被赫塔菲选中了,他跟庄煜一样,也是左撇子。

但他确实有自己的梦想。十二强赛中国输给乌兹别克斯坦过后,他说他手机里收到一百多条私信,朋友说让他搞青训真的得用点心。

“我是在想啊,每年送几个小孩去西班牙,五年之后,有二十多个吧,要知道他们都在西班牙长大,但他们将来是代表中国参赛。如果这些人能够进入各级国家队,国家队哪天进了世界杯,如果哪怕有一两个人是我这个模式里出去的,那我是不是也改变了一些东西?”

看起来是有些遥远,但青训两个字本来就代表遥远的梦想。

有人把青训当成风险投资,有风投看中了他的模式,想让他把这种模式开展到国内其它地方,他说:“足球培训不是开连锁店,他的生产模式是人的模式。我想慢慢来。”不知道几天后的长沙中国队会不会又输给韩国,但慢慢来肯定是对的。

2025-11-18 1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