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BA季后赛战火渐熄,本该是休赛期"摸鱼"时间的球员们,却因一条禁令彻底慌了神。记者独家获悉,王哲林、郭昊文等明星球员精心策划的野球场"副业"计划,被CBA公司一纸公文直接叫停——"未经批准的商业赛事,一个都不能打!"
"这可比打CBA轻松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员向本报记者透露,野球场的赛事奖金堪称"打工人的副业梦"。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场野球赛的出场费动辄过万,强度却只有职业联赛的"零头"。像王哲林这样的顶级内线,甚至能拿到"一场顶月薪"的报价。但如今,这些精心设计的"假期打工计划",随着CBA官方的"禁止令"彻底泡汤。
这场禁令背后暗藏玄机。CBA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解释:"职业球员的健康关乎联赛整体利益,野球场的突发伤病风险太高。"知情人士透露,俱乐部最怕球员在"野球场兼职"时受伤,毕竟像郭昊文这种新星,其商业价值可抵俱乐部半套阵容。而球员们私下抱怨:"现在连业余比赛都管,我们连个球都打不成了?"
展开全文
野球场的老板们也坐不住了。上海某赛事运营方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给的价码是CBA工资的1/3,但球员们现在都不敢接单。"记者走访多个网红球场发现,往日被球星"承包"的黄金时段,如今只剩下业余爱好者们的身影。有球迷调侃:"终于不用抢板凳了,原来球星们都被'打工人'身份限制住了。"
这场"副业保卫战"的导火索,还要从一张张野球海报说起。从王哲林的"大魔王"到张新宇的"三分刺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本该出现在7月的野球嘉年华上。但随着CBA的"紧箍咒"落地,海报上的星光黯淡了大半。某俱乐部工作人员透露:"现在球员们连业余比赛都要报备,连个5V5训练赛都要俱乐部审批。"
在职业体育商业化浪潮中,这道"禁令"折射出更深层矛盾。当球员们渴望用副业改善收入,联赛方却要为他们的健康"全权负责"。正如某资深经纪人所言:"职业球员的每一分钟都该在联赛体系内,这或许就是CBA的'金钟罩'管理模式。"而那些精心设计的野球场合同,此刻只能静静躺在球员们的手机相册里,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兼职梦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